基督教與電影 (導論)

多元的「耶穌傳」

論電影「受難記」

論電影「達文西密碼

電影「駭客任務

論國片美麗時光

好萊塢電影宗教意涵

 

 

 

基督教與電影:

多元的「耶穌傳」、論「受難記」

  

 

 

 

 

 

一、與耶穌有關的電影 (Jesus in Films)

        自從電影問世之後,與耶穌有關的電影共有19部。每一部電影各具特色,描繪耶穌的角度也非常不同。這19部電影的名稱如下。

General Resources
Articles and Lectures
King of Kings
Il Vangelo secundo Matteo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Jesus Christ Superstar
Godspell
Jesus of Nazareth
Life of Brian
Jesus (1979)
The Day Christ Died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Jesus of Montreal
Matthew (Visual Bible)
The Book of Life
Jesus (1999)
Miracle Maker
Gospel of John (Visual Bible)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受難記)

 

二、教會界的「耶穌傳」

        另外有一部「耶穌傳 (The Story of Jesus)」在教會界非常風行。這部「耶穌傳」(中文版由學園傳道會出版)不但是台灣基督徒最為熟析的耶穌傳版本,而且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種語言的版本,至今已被翻譯為六百多種語言出版。

分析教會界的「耶穌傳」

1. 這部耶穌傳記的電影,從頭到尾只依據「路加福音」的內容來拍攝。可能是惟一一部只依照單卷福音書,而不參考另外三卷福音書的耶穌傳記電影。

2. 耶穌很帥 。但這與聖經的描述完全不同。以賽亞書53章第2節說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但不知道為什麼幾乎所有關於耶穌傳記的電影,都是找非常帥得西方男性來飾演耶穌,好像認為比較帥的耶穌就比較會有說服力,比較不帥的耶穌說服力就比較差。

此外,若各位有仔細看,會發現整部電影中,所有男性人物的頭髮都是捲捲的、或亂亂的,只有耶穌是又長又直又美,整整齊齊。不用說,一定有在美容院平板燙過,而且每天出門佈道前,也都很認真的整理過頭髮。   

3. 這部片子著重於耶穌的教訓,許多教訓內容都是按照聖經內容逐字讀出。好處是:它終於聖經,不偏不倚。但缺點是,這部電影只是把聖經唸出來而已,並不做任何的解釋。也就是說,若是看聖經看不懂得人,他看這部電影也不會有額外幫助。

4. 這部電影關於耶穌受鞭打及受難的畫面實在非常短,耶穌沒有受太多鞭傷,在十字架上也沒有留太多血。若是比起「受難記」, 這兩位耶穌的遭遇是截然不同。等一下說到「受難記」時,大家就會了解。


 

三、受難記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電影簡介 

這部電影是2004年由天主教徒梅爾吉勃遜所執導的「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這部電影有許多的特點是以往任何一部耶穌傳電影所沒有的。首先,它只描述耶穌受難之前12小時的經歷。從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猶大的背叛、法利賽人的審問、彼拉多的定罪、受鞭打、背十字架、到十架上受難。

        其次,在這部電影中,耶穌所說的話並不是像以往的耶穌傳記電影是用英文,而是用耶穌那個時代,以色列人所通用的語言之一:「亞蘭文」。亞蘭文是耶穌的母語,耶穌都是用亞蘭文來佈道及說話。但後來的聖經卻是用希臘文來記載的。

 

論「受難記」

        你看過「受難記」嗎 喜歡這部電影嗎

        認為這部電影好看嗎

        聽到教會宣傳,有帶非基督徒親朋好友一起去看嗎

        你所帶的非基督徒親友,是否有受到電影中信息感動,而在看完電影後,就在電影院或當天在家中就信主?

        這部電影由著名的好萊塢大導演梅爾吉勃遜所執導,描述耶穌受難前的最後十二個小時。雖然這部電影造成轟動且票房賣座,但卻引發許多爭議。

        一方面,許多人稱讚這部電影。許多基督徒認為這是近代唯一一部最符合聖經及基督教信仰的好萊塢電影。台灣基督教媒體,對於「受難記」強烈支持、大肆宣傳。甚至鼓勵教會將電影院包場下來,當作一個傳福音活動。基督徒也非常的盡心盡力的邀請許多非基督徒一起去看這部電影。這些努力,使得這部片在台灣這個不到百分之三基督徒的國家,卻能夠在上演兩星期後還能不下片。

        另一方面,許多人抨擊這部電影。電影史上第一部造成轟動票房賣座的基督教電影應該是1965年米高梅公司所製作的「耶穌傳(英譯片名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並榮獲五項奧斯卡提名。然而,由梅爾吉勃遜所執導的「受難記」卻被2004年三月號時代(Time)雜誌將這部片子取名為「歷史上最殘忍的故事」。

1. 血腥及暴力的問題

        我在美國神學院的一位非常好、信仰非常純正,非常令學生尊敬的一位神學教授,在上課時公開對學生說:這是他看過電影中最爛的一部。是影史上十大爛片之一。他的主要理由是,電影雖然是描述耶穌的故事,但超過一半以上時間卻是充滿血腥及暴力,這不應該是基督教在傳講耶穌時所應該使用的方式。

    我統計過,整部電影共1小時59分,其中約有40分鐘是耶穌被鞭打的畫面;約有15分鐘是在背十字架,這中間耶穌還繼續被鞭打;約有20分鐘被釘十字架。而這75分鐘的畫面真的是非常血腥及暴力。

  既然整部電影充滿血腥及暴力,又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讓觀眾欣賞耶穌被鞭打的畫面。因此,負責執行鞭打工作的兵丁其實在這部片中所擔任的角色,比約翰彼得都還要吃重,可說是僅次於耶穌的男配角。若獲得奧斯卡獎項,那就成為影史上,因為持續表演相同的鞭打人動作而功成名就,光榮回來的演員。

        然而,令人質疑的是,四福音書內,對於耶穌受鞭打的描述,有些根本沒提,有些只有提了一句話。是否需要用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描述耶穌遭受鞭打是有爭議的。除了內容之外,這三分之一的時間的音效也是差不多的。我想大家對耶穌受苦的感受,大多是來自於杜比立體迴繞音響所傳出的大聲鞭打及慘叫的聲音。不過,許多學者認為耶穌真實的受苦情況甚至比電影中的描寫更痛苦。電影根本沒有辦法把耶穌在受鞭打及被釘十架時到底有多痛苦。

        另一方面,耶穌在遭受顛打時到底是否有這樣慘叫是令人質疑的。聖經以賽亞書五十三章說到:「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聖經對耶穌受難的描述似乎是沉默、安靜的;而非是血腥、暴力、慘叫的。

2. 沒有受難的解釋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又似乎是過度的沉默及安靜。除了那些血腥、暴力的鏡頭外,其他另一半的時間都是很安靜的,沒有太多對話、沒有太多解釋。這就是另外一個麻煩。這部電影本身對於為什麼耶穌要受難受鞭打根本沒有提供任何解釋。更別說會解釋為何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鞭打耶穌了。

        或許對基督徒而言,這些血腥、暴力、慘叫的畫面不但能賺人熱淚,而且都是非常神聖且有意義的。因為他們對於耶穌要受難受鞭打的意義非常了解。然而,有多少非基督徒能夠理解:「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53:5)」當你在帶朋友去看這部電影的前後,你有機會向他說明為何導演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鞭打耶穌的意義嗎?或許你自己也沒有好的答案。我自己就沒有一個好的答案。

        我當年也是受到基督教界與教會宣傳的影響,因此雖然自己沒有看過,也沒有向曾經看過的朋友打聽消息或查詢外界的評價,就認為這一部片是由鼎鼎大名的導演所執導的新版「耶穌傳」,一定是歷年來最有說服力的福音電影。於是我就邀請了好朋友一起去看。我還看不到一半,我就已經替我的朋友感到難過,因為我發現這根本不是一部福音電影。

        特別是對於基督教信仰沒有概念的朋友,絕對不會知道這些血腥及暴力的畫面有何宗教意義。電影本身完全沒有對於耶穌受難受鞭打的原因提供任何解釋。我一看完電影,不是想要我的朋友懺悔,而是想對我的朋友懺悔;不是想問我的朋友是否願意要決志信耶穌,而是想問我的朋友是否願意讓我請他吃飯以彌補我內心的罪惡感。

        我不是不能對我朋友說明耶穌受難的意義。但是,我覺得很困難去向一位非基督徒的朋友說明:電影一半以上時間充滿血腥及暴力,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耶穌被鞭打的宗教意義。

3. 福音電影或是主日學電影?

        對我來說,很難做說明的原因是,這部電影根本不是為了非基督徒而拍攝的福音電影,而是為基督徒所拍攝的主日學電影。特別是為了天主教徒而拍攝,因為許多畫面對基督徒來說,根本無法理解(例如瑪麗亞及撒旦在耶穌受難過程中的吃重角色)。這部電影是供基督徒懺悔之用,而不是供傳教之用。若是基督徒和教會界能夠注意到這一點,那麼這部電影基本上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也不致獲得其他非基督教如此強烈的抨擊。

        其實,對於常常強調復活而忽略受難的基督教而言,這部天主教的電影是值得肯定的。任何電影,特別是宗教電影或是牽涉到價值觀電影,都會有爭議。但真正使這部電影造成問題的,乃是基督教及教會界在電影宣傳方面的確欠缺考量。一部靈修電影卻被宣傳為福音電影。不但使基督徒及教會用錯宣教策略,也是非基督徒朋友受到遭殃。其實,若是基督教及教會界當時在宣傳時,就說明這部電影不適合沒有信仰基礎及背景的非基督徒朋友欣賞,請非基督徒的朋友不要自投羅網。那麼也不會引發那麼多爭議,也不用使基督徒走出戲院時在親友面前感到尷尬,而自己也可以在電影院裡嚎咷大哭不用多有顧慮。

        從這個受難記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在當今電影界的悲慘處境。一方面,教會界都深知現代人,不論是基督徒與否,從老到小都喜歡看電影,都受到電影文化很深的影響。然而,教會界也發現要在當代電影中找到可以符合基督教立場或價值觀的電影,實在是相當困難。因此,只要有一部電影只要是可以與基督教扯上一點關係的電影,基督徒就會毫不考慮的讚揚,教會界就會不顧一切的大肆宣傳 (例如: 「受難記」及「納尼亞傳奇」)。把這些電影當成絕佳的傳福音工具。

        然而,有多少非基督徒的觀眾在電影院內欣賞「受難記」及「納尼亞傳奇」的同時,會有幾個人能想到其中所傳遞的基督教信息呢?你從「受難記」及「納尼亞傳奇」有發現基督的愛或受難的意義嗎?有得救的信息或彰顯上帝的全能嗎? 我懷疑甚至連「受難記」及「納尼亞傳奇」的導演都沒有想過要讓這部電影會有宣教功能。其實,要在這個電影已經強烈商業化的時代,這樣的傳福音的正面效果非常有限,方法也不很恰當。

        因此,我的結論是:「受難記」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基督教的電影,並且是一部在二十一世紀初的一部代表基督教的電影,它過度血腥及暴力的鏡頭是不恰當的。但是,它的確是一部能引起基督徒在信仰上有所省思及共鳴的商業電影。最重要的事,基督教徒及教會界運用這部電影來傳福音的策略是更有待反省的。要在當代商業電影中尋得知己的確不易,但濫竽充數卻永遠應該避免。我的心得是:「沒有找非基督徒朋友去看這部電影的基督徒有福了,因為你們必得哀慟及飽足。但是,有帶非基督徒朋友去看這部電影的基督徒有麻煩了,因為你們將難擔的擔子放在自己的肩上,也放在朋友的肩上。」

 

(以上內容為魏連嶽老師於中華福音神學院2006年暑期「基督教與文化」課程中的授課講章)


 

 

 

 

 

 

 

  
Home Page

 

 

 

 

by 魏連嶽